开福禅寺官方网站
最新公告
推荐文章
您当前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资讯动态 > 法务活动 >
合工大师生到开福寺参加课外实践活动

时间:2013-04-30 09:59 来源:开福寺 作者: admin 点击:

 

为善去恶,省身寡过
 

    ----合工大《中国佛教文化》课师生到开福寺观摩体验佛教文化的魅力。

    2013年4月21日,为了配合《中国佛教文化》课的课外实践活动,帮助学生切身感受千年佛教文化魅力,合肥工业大学师生一行七十余人到开福寺进行观摩。

    上午9时,工大师生在寺院的般若书屋前集合,在寺院的华如师带领下参观寺院。华如师细致的为大家讲解了寺院历史、楹联由来、塑像典故。

 

    佛祖释迦摩尼生于公元前六世纪中叶,逝于公元前五世纪,享年八十岁左右,与中国的孔子同时。他是当时古印度北部一个小国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。当时,印度实行种姓制度,将人划分为婆罗门、刹帝利、吠舍、首陀罗四个等级。佛陀属于刹帝利种姓。佛陀的母亲摩耶夫人在蓝毗尼花园生下释迦牟尼佛。佛陀诞生的这一天,汉传佛教定在农历四月初八,将其定为“浴佛节”。佛陀是从母亲右胁降生的。降生后即走了七步,步步生莲花 。然后一手指天,一手指地,说道:“天上地下,惟我独尊!”这时,有两条龙,一吐温水,一吐凉水,为世尊沐浴。佛教传入中国后,与九龙照壁的中国元素相结合,形成了现今的建筑样式。

 

     中午用过素斋之后,师生与寺院的圆藏住持进行了座谈交流。圆藏法师首先介绍了《法句经》中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四句偈颂的含义。
   

    法师说,社会由个体组合而成,个人道德修养和素质如何,不仅对个人命运有直接意义,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。佛教首先关注人与自我的矛盾,佛教认为心是行为的支配者,去恶从善,关键是心净。如果人们能自觉地克服反道德的心理因素,以高尚的情操来克服心中过度的贪婪和嗔恨,就能使人心向善,净化自心,完善心灵,觉悟人生,成就人生,奉献人生,扩而大之,必将有助于提升社会道德,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。

    《论语》中也说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去恶从善、平等慈悲、自利利他,是现代社会普遍的伦理准则,如果大家能在生活中运用到各类人际关系上,一定能有助于缓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、对立乃至敌对的关系,进而有助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友爱、和谐和诚信的关系。

     随后,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。

    有同学问,既然佛教提倡众生平等,为何又有上三道,下三道等六道轮回之说?

    法师答:所谓平等,是从体上而言。佛教也提倡和谐平等,佛教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,人与人之间的和谐,身心之间的和谐。
    就心灵层面而言,佛说四生六道,皆有佛性,都有追求幸福自由的权利。
    佛看一切众生,皆是过去的父母,因此需要平等爱护。

    但另一方面,每个众生由于所处环境、过去经历、自身努力等方面的不同,必然造成现在所处境界的不同。世间人也说,知识能改变命运,同学们能考入大学,一定也是经过努力学习而有今天的成果。希望大家保持勤奋学习的精神,以所学所长来改变自身环境,来回报社会亲人。

有同学问:佛教说不执著,又说要普度众生,那么,普度众生是否也是佛的一种执著?

法师答:

佛,是觉悟之义,有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三种含义。众生之所以能成佛,是因为无私无我,慈悲智慧。

普度众生是菩萨的一种目标,一种誓愿,体现了佛菩萨无限的慈悲和大爱。
一个少欲知足、唯求利他的人,如果用世间的道德标准来衡量,即是品格高尚之人;如果以佛法的标准来衡量,即是具备菩萨精神之人。世间人说: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,菩萨道即是在利益他人的过程中实现净化心灵,提升自我。

而凡夫的执著,多是执著于自我的满足,很少有“利他”的充分。这种执著,绝大多数带来的是烦恼和痛苦。这是需要逐渐断除的。

太虚大师曾说: 
 仰止唯佛陀,  完成在人格。 
 人成即佛成,  是名真现实。
总之,从佛教来看,利益他人的“执著”越多越好,这种执著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和谐安乐;膨胀自我的“执著”则越少越好,这种执著会带来各种烦恼和痛苦。
   
 
有同学问:请谈谈佛教的金钱观。

答:现在是经济时代,金钱在生活中不可缺少,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里面的人们,打电话、走路、吃饭、睡觉等都要依靠它,没有它生活就无法正常运行。 世间的多数人对金钱特别希求执著,但也有少数的修行人极其鄙视金钱,有两种不同的观点。树立正确的金钱观,非常有必要。

佛教认为,金钱无属性,非善非恶;金钱只因人的发心而有善恶。

比如,有些人依靠贪污获得很多钱财,这些钱财被称为“赃款”;而依靠正当职业所得,或者依靠不起三毒、如理化缘而得的钱财,在佛教中被称为“净资”。

钱财如果来源清净,去处清净,就可以被称为清净的善款。所谓去处清净,是指在满足自己和家人生活的同时,也想到周围穷苦的人,尽量的帮助他们。

在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《茶花女》里面说:“钱财是好奴仆、坏主人。”如果我们把它当作奴隶,就可以用钱来买适当的饮食、衣服等,而过一种健康和谐的生活;如果把它作为主人,自己成为钱财的奴隶,那就特别痛苦。

座谈会末尾,法师送给大家每人一串檀木手珠作为留念,号召大家以台湾星云大师提倡的“存好心、做好事、说好话、做好人”格言共勉,以优良的成绩、优秀的品德报效国家,回馈社会。并祝大家学业进步、心灵幸福。


活动结束后,圆藏法师与全体师生合影留念,并为部分同学签名题字。

    经过此次活动,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魅力,对于佛教文化的内涵和特质有了理性认知,对佛学文化中净化心灵、和谐身心、促进向上人生等方面有了深入体会;通过实践活动,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及来自生命深处的宁静感、愉悦感、尊严感和崇高感;对于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起到了极大帮助。